
恩施州科技局局長、黨組書記 朱德云
四月底,我在科技局全體職工會上安排了全體黨員利用節(jié)假日進行“不忘初心•永跟黨走”的黨員主題活動,并提出了基本要求。五月二日,我按照州委要求自駕車回到出生地——建始縣業(yè)州鎮(zhèn)鷂子坪村。一進村,熟悉的山梁與田埂瞬間撞擊出兒時的記憶,這里的山水養(yǎng)育了我。我是農民的兒子。我從農村出來,走向城市,走向世界。農民的兒子就應該像土地一樣厚重、芬香、充滿生命活力;就應該像山脊一樣風雨不變,恒久立世;就應該像森林一樣,越長越密,蔥蘢一片。
在參加同齡鄉(xiāng)鄰的整田勞作時,我看見和我年齡一樣的鄉(xiāng)親比我更顯蒼老,背脊也彎了。我告誡我自己應該要有人生的滿足感,知足才能常樂。場壩會上,我看到了鄉(xiāng)親們的衣著遠勝從前,亮麗干凈,聽到了他們爽朗的笑聲,特別是在談到人均收入時,明確感受到他們的滿意和自豪,“去年我們人均收入達到5800多元噠!”“70%以上的農戶都修了磚混新房。”“除了有10多個兜底戶外,沒有其它類型的貧困戶了。”我為家鄉(xiāng)感到驕傲!這是家鄉(xiāng)一項偉大的歷史變遷。當年我參加隊里勞動,一天只能記6個工分,1個工分劃1角多錢。那是多么艱苦的日子!農村的歷史進步,是我黨幾十年的不懈努力取得的。只有絕對忠誠地團結在黨的周圍,才能做出驚天動地的偉大事業(yè)。
當了解到村里集體經濟還是空白,農民進一步增收的路子還不明確,農民對部分政策不理解,村干部做思想工作還缺乏深度等問題時,我頓悟一個共產黨員要往哪里去的哲學問題。自身必須遵從自然規(guī)律,精神和思想的去處在哪里?我覺得,就是去直面社會經濟發(fā)展中存在的問題,結合自己的工作崗位,致力于解決這些問題。這就是一個共產黨員的最好去處,也是一個共產黨員的歷史使命。
一個黨員要為黨組織做些什么?我想,首先要做一個合格黨員,履行好黨員的基本義務,在工作崗位上起到模范先鋒作用。要不斷學習,當前特別要學好黨規(guī)黨章、習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,做反腐倡廉的模范。在業(yè)務工作上,要敢為善為,緊抓重點,抓出亮點。當前特別要推進科技和知識產權工作供給側改革,同時狠抓精準扶貧和六城同創(chuàng)工作,為全州黨的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。
返回恩施的路上,心里充實,深感州委部署此次活動意義重大,靈魂深處多有收獲。車速不知不覺中快了起來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