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該團營區(qū)門崗處的車輛號牌和人臉識別門禁。秦慶剛 攝
外出不用請假條,只需要“刷臉”?你沒看錯。5月中旬,記者到中部戰(zhàn)區(qū)陸軍某防空團采訪,就看到這樣新奇的一幕。
“現在請假外出更便捷了。”上士郭勇利向記者伸出一根手指頭,“一分鐘,一分鐘就行。”只見連長周建球登錄“智慧軍營”管理系統(tǒng),在審核郭勇利的請假外出申請后,他輕點鼠標,系統(tǒng)顯示“請假成功”。郭勇利背著背包通過營區(qū)門崗,在人臉識別門禁處“刷臉”完畢后,一臉輕松地走出營區(qū)。
按照以往的管理模式,機關想要掌握基層分隊人員在位情況,需要營連逐級統(tǒng)計上報。“以前總覺得管理與減負是一對矛盾體,機關要掌握底數,就要從嚴管理。”該團軍務股股長安朋召說,如今通過“智慧軍營”管理系統(tǒng),就能隨時查看全團官兵的在位情況,出差還是休假,何時離隊,預計何時歸隊,連隊官兵外出比例以及全團官兵在位率等,都一目了然。
改變這一狀況的,是該團正在建設的“智慧軍營”管理系統(tǒng)。“運用信息技術,把整個軍營置于一張大網中,構建一個數據信息共享的現代化營區(qū)管理系統(tǒng)。”該團團長趙曉光告訴記者,通過這套系統(tǒng),基層“一根針”對應機關“多條線”的樹狀格局,漸漸變成扁平化的管理格局。
記者在該團看到,營區(qū)門崗處,車輛號牌和人臉識別門禁已投入使用;營區(qū)各點位,各型安防設施、綜合信息觸摸屏等設備已接入“智慧軍營”管理系統(tǒng);從機關到營連,大到戰(zhàn)車,小到電腦,都有一張“信息身份證”……
“前段時間上級通知要更換二代軍人保障卡,機關干部只需輕點鼠標,系統(tǒng)就能核實相關信息,蓋章和領導簽字等很多程序都簡化了。”“智慧軍營”管理系統(tǒng)投入使用后,安朋召感覺不那么忙亂了,“要放在過去,下發(fā)通知、上報信息、錄入數據、核實情況等,起碼也得一周時間。”
“‘智慧軍營’管理系統(tǒng)的使用,給軍事訓練數據的分析管理也帶來質的變化。”該團作訓股股長牛振州介紹,5月份全團軍事訓練考核結束后,他們依托該系統(tǒng)中的智能分析模塊分析訓練現狀,單兵、單課目訓練成績如何,平均成績和整體水平怎樣,系統(tǒng)很快就生成了能力曲線和柱狀圖。哪些需要補訓,哪些需要改進,哪些需要重點攻關,清晰明了。這樣一來,大大降低了各營連上報數據材料的頻率,減輕了基層的負擔。
基層在上報材料上“松”了口氣,官兵在訓練場上“緊”了份力。趙曉光說:“當前,全團各作戰(zhàn)單元已經完成由單車實彈射擊向裝備極限訓練、再向課題式深入研究的轉變,實戰(zhàn)化訓練水平穩(wěn)步提升。”(記者 張旗 孔鵬鵬 李力迪)
(責編:李方園(實習生)、陳羽)